全国服务热线:0599-8298988
企业邮箱
花2优86
    发布时间: 2019-03-26 17:42    

审定编号、引种备案公告文号:琼审稻2015005,闽审稻2010A01(福州),闽引种(2017)第001号,桂引种(2017)第1号

花2优86
特征特性:属感温型三系杂交稻新组合。在海南作早造种植全生育期116~137天,比对照特优009短3-4天,广西桂南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6天,福建南部作早稻种植全生育期127.6天,福州市晚稻种植,全生育期平均128.6天,比对照汕优63迟熟0.7天。群体整齐,长势中等,株型适中,穗大粒多,抗倒力一般,后期熟色较好,每亩有效穗数约16.38万,平均株高113.1厘米,平均穗长35.5厘米,每穗总粒数140.2粒,结实率80.9%,千粒重26.7克。米质检测结果,糙米率79.8%,精米率71.8%,整精米率68.2%,粒长6.2毫米,长宽比2.3,垩白粒率24.0%,垩白度4.8%,透明度1级,碱消值5.4级,胶稠度85.0毫米,直链淀粉含量15.0%,蛋白质含量8.6%。海南两年抗性综合表现苗瘟3级,叶瘟6级,穗颈瘟6级,白叶枯9级,纹枯9级。广西桂南和福建南部早稻种植表现为感稻瘟病。福州两年区试田间均未发现稻瘟病,室内人工接菌鉴定评价为感稻瘟病。

产量水平:2012年早造首次参加海南省区试,平均亩产494.47公斤,比对照特优009增产5.38%,达极显著水平,日产量3.88公斤,增产点比例66.7%;2013年早造续试,平均亩产448.31公斤,比对照特优009增产0.25%,未达显著水平,日产量3.54公斤,增产点比例50.0%。2014年早造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9.22公斤, 比对照特优009增产1.41%;2007年-2008年参加福州市晚稻区试,平均亩产分别为449.0公斤和395.0公斤,分别比对照汕优63增产11.83%和6.59%,均达极显著水平,2009年福州市晚稻生产试验,平均亩产419.4公斤,比对照汕优63增产5.07%。

栽培技术要点:播种期:海南早稻12月20日至1月20日;广西桂南早稻2月20日至3月10日;福建南部早稻2月20日至3月10日;福州晚稻6月5日至6月20日; 在海南、广西桂南和福建南部作早稻种植,适时早播,避免抽穗扬花时遇低温而影响产量和品质。亩大田用种量1.5kg,秧田用种量15kg,如采用抛秧方式,亩抛插植1.4万苗;多施有机肥,合理施氮增磷钾,采取“前重、中稳、后补”的施肥原则,基肥以有机肥为主,幼穗分化期看苗施肥,灌浆结实期用微量元素进行根外追肥;中后期控制氮肥、增施钾肥防倒。浅水移栽,深水护苗,寸水返青,成活后交替浅水露田促分蘖,够苗及时烤田;注意防治稻瘟病、和白叶枯病、矮缩病、稻飞虱、稻纵卷叶螟、三化螟等病虫害。
在福州市作晚稻种植,秧龄控制在30天以内。插植规格20.0厘米×20.0厘米,丛插1~2粒谷。亩施纯氮12公斤,N、P、K的比例以1.0:0.6:1.0,基肥、分蘖肥、穗肥、粒肥比例以6:3:0.5:0.5。水管做到浅水栽秧,寸水返青,薄水促分蘖,够苗及时烤田,抽穗后期干湿交替灌溉壮籽,后期切忌断水过早。中后期控制氮肥、增施钾肥防倒伏,同时注意防治稻瘟病。

适宜种植区域:适宜海南省各市县作早稻种植;广西桂南稻作区作早稻种植;福建南部作早稻和福州市作晚稻种植。